江西

详情

2025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常考20个人物——科尔伯格
招教网 2025-02-04 10:22:02

关键词: 全国招教

心理学人物——科尔伯格

生平简介

劳伦斯・科尔伯格,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布隆维尔市的一个富商家庭,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人物思想考点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科尔伯格采用了“道德两难故事法”,最典型的就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虽然种族、文化各有不同,社会道德标准各异,但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却相当一致。因此,他以道德判断的发展代表道德认识的发展,进而代表品德发展的水平。

1.前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关注行为的直接后果与自身的利害关系。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儿童只是因为恐惧惩罚而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阶段的观点经常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

2.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是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用习俗推理对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他们会将这些行为与社会上的观点与期望相对照。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也称为好孩子取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做。在这个阶段,儿童已经开始从关心自己的需求发展到较全面地关心别人的需求,从而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处在该阶段的个体认为评判一个行为是否道德最重要的是看该行为是否遵守法律和社会习俗,因为它们对于维持社会有效运转非常重要。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处在该阶段的人们认为个体应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因此,法律被看作是一种社会契约,而非铁板一块。那些不能提升总体社会福利的法律应该修改,应该达到“给最多的人带来最大的利益”。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良心公正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其认识超越了法律,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

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常考习题

1.(单选)依据科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答案】B

2.(单选)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答案】B

2025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山香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安识别添加
获取1对 1备考指导服务

历年试题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相关推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
协会
经营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备案信息
中国信用
企业认证
网络110
报警服务